電視、IPAD真的猛於虎嗎?

日期:2022-05-18 16:52    來源: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

分享:
字號:        

  電子産品讓寶寶分不清現實和虛幻,容易産生暴力傾向;看電子産品的孩子不愛和人交流,語言和思維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關於電視、IPAD這些電子産品,在育兒中一直是父母的困擾。

  傳言一、愛看電視、IPAD的寶寶語言發育遲緩

  可信度判斷:重點在於保證親子對話的時間與品質

  説實話,即使寶寶跟電視、IPAD的接觸的時間少,但是如果實際生活中使用的語言也少,也不能催生他們的語言能力;相反,即使看了一定量的電子産品,但同時照看者能保證大量對話的寶寶,語言發展並不慢。

  所以,電子産品並不是直接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的“元兇”。但是如果寶寶和電子産品接觸時間過長而影響了玩耍和探索的時間或品質,或者家庭成員(特別是母親)看電視、手機的時間過長,減少了親子間的直接接觸和交流,勢必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育。

  正確做法:

  不要覺得寶寶煩,就把他交給電子産品。為寶寶選擇適合他的年齡段收看的電視節目或游戲,時間也需要限制,最好能陪他一起看、一起玩,和他討論。通過這樣的交流,把電子産品裏的資訊納入親子互動的話題之中,增加親子對話交流的機會,可能還會讓你們有更多共同語言。

  傳言二、2歲以下的寶寶不應該看電視或IPAD

  可信度判斷:重點在於豐富的螢幕外生活

  已有研究表明,親子互動和自由玩耍是2歲以下寶寶成長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發展途徑,而看過多的電視或使用電子産品勢必會減少孩子玩耍以及與看護者互動的時間,對2歲以下寶寶的語言、注意力、認知等方面也會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基於以上原因,美國兒童科學院教育委員會曾建議家長不要讓2歲之前的寶寶接觸任何螢幕形式的媒體。

  正確做法:

  如果有充足的親子游戲和家庭互動,就自然會減少寶寶看電視或看電子産品的時間。可以和平時看護寶寶的老人商議,即便是寶寶沒有直接看電視,也儘量減少背景電視存在的時間。另外,2歲以下的寶寶看電視,也不是天要塌了的事,時間要控制得越短越好,並且有家長陪同。

  傳言三、愛看電視、IPAD的寶寶看不進去書,思維被動

  可信度判斷:重點在於“非單向”輸入

  與傳統的文字媒介相比,電子産品具有視聽結合、聲畫同步等基本特性。長時間“看”養成的識讀習慣的寶寶,如果沒有同時形成良好的識讀文字的經驗,有可能會對文字閱讀産生一定障礙。此外,大量的電子産品接觸與注意力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聯繫,注意力差的寶寶對文字的識讀能力可能會相對弱一些。

  正確做法:

  從小親子共讀,培養寶寶對文字的注意力,激發寶寶對閱讀的興趣。需要提示的是,並不是説只有電子産品才是“單向輸入”,如果媽媽把玩具或圖畫書扔給寶寶,沒有和他交流,沒有隨時注意寶寶的反應,那麼結果也是單向的刺激。

  傳言四、寶寶看暴力的電視、IPAD內容性格也會變得暴力

  可信度判斷:重點在於發展出寶寶自己的評判能力

  寶寶在完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接觸電子産品,難免會碰到暴力畫面等不適合他收看的內容,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即便不是顯著的負面影響,電視所呈現的媒介真實也不等於現實真實,往往令寶寶産生誤解。

  不過,這並不是説,寶寶模倣了那些殘酷的畫面,將來他一定就會有暴力的傾向。未來讓寶寶完全和這些資訊隔離也是不太可能的,重點在於讓寶寶適度接觸,給他提前打點“預防針”,幫他提高對負面影響的抵禦力。

  正確做法:

  作為父母,應該對寶寶所看和接觸的內容有所了解。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與寶寶一起看,並即時溝通。比如針對內容中出現的暴力、商業廣告等不良內容,與寶寶一起討論:告訴寶寶虛擬世界的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區別,一些現象背後的商業動機、利益驅動等,幫助寶寶形成一定的判斷力。

  如何為看電視、IPAD設家規

  用餅狀圖把控電子産品

  利用統計學,把寶寶的空余時間製成餅狀圖,看各個部分的分配情況來衡量看電子産品的時間是否合理。尤其在周末,如果閒暇時間較多,那麼和電子産品接觸的時間肯定只能是餅狀圖中的一個色塊,積極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動。

  嚴格規定“保姆”上崗時間

  嚴格規定時間,在到時的前10分鐘就開始提醒寶寶,然後再在5分鐘、3分鐘的時候給予提醒。雖然孩子仍會戀戀不捨,但在多次提醒下,已經作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離開電視或電子産品時也不會覺得過於難捨。

  為寶寶精選內容

  有選擇性地讓孩子看內容健康的動畫片和科普類節目。如果時間充裕,事先把整套動畫片或節目看一遍,果斷排除那些含有暴力或色情內容的,把篩選好的節目給寶寶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寶寶的識別能力和審美情趣。

  判斷輔助工具是否有用

  許多家長認為通過電視或IPAD學英語是個不錯的選擇,其實,寶寶學習語言,最好能在環境中自然習得,所以電子産品可能時輔助學習的一種工具。比如孩子會覺得英語動畫片好玩,但是如果這種語言沒有和他形成互動,那就沒有什麼大的作用了。

  糾正觀念:電視與多動症

  曾有研究人員發現兒童的多動症和看電視有一定的關係。

  在參與這項研究的兒童中,1~3歲就開始看電視的寶寶,比在那時不看電視的寶寶更容易在上學後産生注意力問題。

  但是,紐約市蒙特斯乃醫學院副教授、多動症研究者傑佛裏·紐科恩醫生説:“這些研究沒有表明看電視真的改變了大腦的活動。”

  多動症有很大的遺傳性,但研究人員並沒有調查那些有注意障礙的寶寶的父母或者親屬是否有類似症狀。儘管多動症要在寶寶到了上學年齡才能診斷,但那些有多動症的寶寶會在上學前就顯示出一些症狀,譬如衝動、過分活躍或者有攻擊性。因此,紐科恩醫生的觀點是:看電視時間比其他寶寶多,有可能是多動症的一個結果,但並非原因。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