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天不在為寶寶擔心!
他的發育正常嗎?
他是不是出了啥問題?
有些擔心確實不必要,但也不能否認,有時要警惕起來!
天呀,他總喜歡嘗他的腳丫子!
主角:4個月的寶寶
不擔心的理由:
小嬰兒的眼睛和頭的活動方向通常能透露出他們的興趣所在。從嬰兒開始注視着自己的手時,我們可以推斷,他現在開始對了解自己充滿興趣。接着,寶寶會發現他自己有腳丫,然後,他會把腳丫抬起來放到嘴裏“嘗嘗”,去感覺,體驗,然後再放開。
這樣的行為能幫寶寶形成對自己身體的認識及動作技能的控制感,增加他的信心和對環境的信任。
不停地跑,還經常會撞墻!
主角:2歲的寶寶
不擔心的理由:
淘氣的2歲,也是探索的2歲。當寶寶掌握了走和跑的技能,有了行動的自由後,就會開始東奔西跑。這個時候,寶寶似乎已經忘記了該怎麼走路,只會跑。有着天生的探索熱情的他,看到什麼東西,就想馬上把它抓到手裏,感受一下那到底是什麼。
寶寶跑的時候會直衝目標而去,根本不會注意周圍的環境。此外,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眼睛對距離的判斷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很容易一下子就撞到了墻上喲!
不停地説“不”!
主角:2歲的寶寶
不擔心的理由:
2歲,正是“控制與反控制”的階段,寶寶要通過自己的發聲來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比如,從外面玩回來,他會把衣服脫了隨手扔在地上,爸爸説:“你把衣服挂起來。”他就會大聲地説:“不——”!別苦惱,這是寶寶的“第一反抗期”到了。説不,正是寶寶自我意識出現的標誌,他在試圖控制周圍的環境。父母可以溫和而堅定地堅持你的要求,這正是規則建立的開始。
直到3歲,淘氣的寶寶才會又變得“乖巧”。因為,孩子的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的,他會由淘氣到安靜,然後再淘氣,再安靜……這個過程將會一直持續到十幾歲。
他變成了小話嘮!
主角:4歲的寶寶
不擔心的理由:
4歲,正是一個不停説話的年齡。在幼兒園裏,課間休息時間往往充滿了孩子的喧鬧聲。正是在不停地講話中,他們練習着語言,學習着游戲規則,釋放着情緒壓力。
如果你嫌他“嘮叨”,而讓他衝着空氣説,不回應他,那麼,你將錯過一個聽孩子講話和與他交流溝通的好機會。作為父母,不管多忙都需要學會傾聽孩子、回應孩子。這會幫助你了解孩子的情緒、需要等。
他的舌頭總是不老實!
主角:5~6歲的寶寶
不擔心的理由:
5歲的寶寶不那麼嘮叨了,相對安靜了下來。在5歲半的時候,他們會有一個變化,經常把舌頭伸出來舔嘴唇下方——尤其是做比較安靜的事的時候。所以到了冬天,在北方很冷的地方,你會看到孩子的嘴周一圈經常都是紅的。
6歲時,他們還是喜歡動舌頭,但是舌頭是在嘴裏面,舔着外側下牙床來回運動。也許你還會聽到很多奇怪的聲音。注意看他們的嘴!這時候孩子進入了換牙期,中間的門牙掉了,封不住唾液,所以就會出現吸唾液的聲音。
看看6歲寶寶用過的鉛筆,大都是被嚼過的。此外,他們坐在桌旁吃飯的時間也比較長。這是因為吃飯時他總想説話,但是因為沒有門牙,飯粒兒就會因為張口説話掉在飯碗裏!
他總是瞥眼睛!
主角:6~7歲的寶寶
不擔心的理由:
四五歲的寶寶剛進入一個新鮮的場合時,眼睛會四處轉着看:多美麗的房間,我願意多待一段時間!
但到6歲,寶寶的眼睛就會向上瞥着,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再掃上兩眼。比如,老師問他:“你的作業呢?”他説:“我忘了。”然後眼睛就會向一邊瞥去。
7歲的時候,和他説話時,他的眼睛瞥向一邊的角度會更大。老師在黑板上寫很長的字,孩子都可以看到。直到8歲,孩子的眼睛才像又會“運動”了,可以轉了。8歲以後,跟孩子説話的時候他會直直地看著你。
這些時候要警惕!
這才是需要注意的身體信號
0~3個月
表現:手指沒有松開過,什麼時候都緊緊攥成拳。
2個月後,除了哭,還不能發出其他音。
3~6個月
表現:對周圍的環境不感興趣。
眼睛不會追視,不會踢腳。
6~9個月
表現:沒有和人的眼神接觸。
滿9個月時仍不會坐。
9~12個月
表現:不能用任何方式移動身體。
18個月
表現:還不會説話。
2歲半
表現: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
不能安全地爬完樓梯。
3歲
表現:遠不能像同齡孩子那樣靈活地跑、跳。
還不能説自己的名字。
3~4歲
表現:游戲的時候對其他孩子不感興趣,也不説話。聽不懂任何語言的指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