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做哪些事孩子成功的幾率會大一些?

日期:2022-05-18 16:31    來源: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

分享:
字號:        

  父母有時候需要少做一些,有時候又需要向前一步。

  教育是一件極具藝術性的事,首先考驗的是父母的智慧和眼光。

  讓孩子成為善於解決問題的人

  一位職業專家兼心理學家先後採訪過6500位成功人士,他發現,大多數快樂、成功的成年人在童年時期就是個善於解決問題的孩子,並且一直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蓬勃的創造力。

  但他同時也發現,許多人在事業上是成功而自信的,但是卻感到自己做父母是失敗的。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消極被動、依賴性強,當需要在生活中做出決定和選擇時束手無策。許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具備獨立決策的能力。

  另一位心理醫生也曾做過類似的調查,她調查了3000多位父母,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決策能力對於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極為重要。她讓高成就者評估自己孩子的機智程度,然後舉出表現孩子機智的事例,但只有不到5%的父母能夠舉出來。

  對於這個並不樂觀的結果,兩位專家表示,這不足為奇,因為我們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但更希望他們安全無虞,因此有時會過度保護他們;

  我們希望孩子成功,因此就過多為孩子謀劃,給孩子提出太多建議,替孩子做出太多的決定……

  我們的意圖是好的,但做法卻不總是對的。

  其實孩子希望獨立的本性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抑制了。我們可以問任何一個4歲以上看過一些電影的孩子:“你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那些充滿智慧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電影,如《哈利·波特》系列、《小鬼當家》系列、《海底總動員》……所以,如果我們能後退一步,少做一些,給孩子更多自己嘗試的機會,會不會更好一些呢?

  讓孩子獲取生活中的智慧

  未來的孩子需要生活智慧,未來的世界將會要求人更加具有活力、信心、創造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全世界的教育體系都應該幫助孩子充滿活力地開始每一天的生活,不但有能力,而且有強烈的願望去處理每天所發生的挑戰。面對挑戰時他能夠不屈不撓,積極地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克服或者規避困難,獲得成功。

  未來需要這個人既具有理性的決策能力和足夠的聰明才智,又具有感性的活力和激情,而不是只會死記硬背書本裏的知識。

  聰明的父母應該儘早幫助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獨立地面對各種選擇,學會對自己負責任。比如,1歲大的孩子總是充滿困惑和好奇心,打開或合上某物,搭積木(如果他們自己動手,積木總是搭不高就倒下),尋找看不見的東西,這些對於父母來説都很容易,但是我們更應該引導孩子“自己想想辦法”,學會做這些事對於孩子們來説是非常精彩而難忘的經歷。

  幫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體系

  當今時代給年輕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來實現夢想,但是許多人卻缺少實現夢想的手段。上一代人在逆境中成長,吃過很多苦,卻由此激發了自身的內驅力、活力,變得堅忍不拔、足智多謀、自立自強。

  今天,許多孩子身上並沒有具備他們前輩所呈現的自由、獨立和責任感等品質。父母不妨通過經常和孩子討論來幫助孩子建立內心的價值體系。和他一起分析一些著名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閃光點”或做過的不良行為,當孩子做出符合良好價值觀念並且讓他心靈寧靜的選擇時,對他進行表揚。

  童年應該是一段積極體驗和進行探索的時光。父母可以從小就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這樣孩子就能漸漸明白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參觀博物館,嘗試各種運動,遨游在音樂和其他形式的藝術世界裏,鼓勵並且支援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學習他缺乏興趣的東西(比如從事某項運動、拉小提琴等等),孩子就會以為:“我不能從事自己的興趣愛好,我的生活是由父母安排的。”這可能讓他變得缺乏動力,也不再快樂。

  培養孩子學會做出理智的決策

  現實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會有種種困難來挑戰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力。面對生活的壓力,有些人會堅持不捨,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極失落。有人失業後重新學習來適應新工作的需要,開動腦筋來縮減開銷,與他人合作創業……這一切都應得到我們的讚賞!

  但同時,身為家長應該讓孩子清楚,自己將來並不會總是世界的中心。好的領導者必須也同時能做好追隨者和“團隊成員”。父母可以在孩子聽從一位更適合於做帶頭人的夥伴的領導時表揚孩子,並在自己的孩子是領導的最佳人選時,鼓勵自己的孩子盡力爭取領導地位。關鍵是培養孩子獨自做出理智的決策,這樣孩子就更容易成功和獲得內心的平和,從而具有掌控局面的自信。

  當孩子面對“失敗時”,別讓他想到逃避,因為解決不了問題。現在我們的教育越來越注意保護孩子免受失敗的打擊,但事實上,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錯誤是極具價值的學習良機,因為生活中的障礙總是會比成功更多。

  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失敗的故事,告訴孩子自己從失敗中得到了些教訓。關鍵在於態度——每個人都有過失敗,生活並不總是公平的,但是我們要接受失敗,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這樣終有一天我們會成功的!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