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與痛風性關節炎

日期:2021-10-21 15:05    來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
字號:        

  痛風是—種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來的一種多發病。它與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密切相關,發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勢,在我國南方發病率比北方發病率高,沿海城市高。痛風的發病年齡在40-55歲之間多見,男性為主,女性絕經期後明顯增多。近年來40歲以前的痛風並不少見,青少年痛風也有報道。各個種族及民族都有報道,歐美相對較多。痛風病是先天遺傳基因(體質)及後天飲食環境兩個因素共同造成。若有遺傳痛風體質,加上飲食過度,則容易引發痛風病。

  尿酸過多是痛風病的起因。向來才子佳人,帝王將相,花花公子、暴飲暴食者、體重超標者、伴隨高血壓、高血脂的都是痛風的高危人群。糾其原因主要有:

  高嘌呤飲食:比如飲啤酒、吃海鮮。

  用藥影響:阿司匹林,利尿劑,維生素B1,胰 島素,抗生素。

  創傷因素:疲勞過度,過度運動,外傷。

  痛風雖然表現在關節,卻屬於全身性疾病。痛風好發于男性,最常見40歲。通常一次只一個關節,大拇趾基部為最常發作的關節,有50-70%的病人為第一發作部位,其次為足背、足踝及膝關節,手部關節,身體任一關節均有波及可能。

  痛風病往往首發或復發于酒宴或運動後,常在夜間發作,突然發生,急劇加重。局部不能忍受任何觸摸,或被單覆蓋。常常在腳的拇趾和手拇指關節,劇烈疼痛、紅腫發熱,也可累及其他關節如踝關節,並可反覆發作。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紅、腫、熱、痛、狀如刀割。輕者發作3-7天后可以自然緩解,嚴重者持續數周。恢復期關節可以完好如初。多數患者在首次發作的6月-2年內可以再度發作。總趨勢是發作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最終關節畸形。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痛風臨床表現。

  不典型痛風的臨床表現:多關節同時發作(常常見於絕經後女性),第一次較輕,逐漸次次加重,兒童或青少年現有腎結石,再有關節炎。

  老年痛風:60歲以上發病,關節以鈍痛為主,繼發于其他疾病的多見,可以多個關節同時出現症狀,容易與骨性關節炎相混淆。

  高危痛風:發病年齡較輕,有家族發病史,伴隨腎臟疾病:腎結石或腎功能減退,女性絕經期前發病,較早出現痛風結節。

  痛風分四期:也有學者將高尿酸血症分為一期(無症狀痛風期)

  一、急性痛風

  二、間歇期痛風

  三、慢性痛風

  四、痛風性腎病

  痛風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1、急性發作的關節炎,1天內病情達到高峰。

  2、整個關節呈現暗紅色。

  3、單側第一跖趾關節腫痛。

  4、血尿酸增高。

  5、有痛風石。

  測定尿酸時的注意事項:

  1、空腹並在抽血前一天避免高嘌呤飲食。

  2、抽血前三天如果情況允許,最好停用阿司匹林,利尿劑及一些降壓藥如壽比山。

  3、抽血前避免劇烈活動。

  4、由於尿酸在體內的波動性,一次尿酸結果不能盲目做結論,可疑者多查幾次。

  痛風病人的飲食原則:

  1、限制高嘌呤,限制總熱能,限制脂肪攝入。

  2、限制蛋白質,病情重時可限制在0.8克以內,且以植物蛋白為主。

  3、禁用能使神經系統興奮的食物,如濃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等。

  4、多吃一些鹼性食品,如蔬菜、水果。

  5、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

  6、多飲水。

  痛風的藥物治療:

  1、秋水仙鹼:用於急性期控制炎症。

  2、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苯溴馬隆(立加利仙,痛風利仙)

  3、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別嘌醇、非布司他。

  後兩類藥物主要用於間歇期及慢性期藥物治療;此外還有消炎鎮痛藥和激素類藥物均可應用於痛風的治療。

  物理治療:關節急性期忌熱敷!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控制痛風發作,比如定量進食、禁食海鮮、啤酒、含糖飲料等。

  痛風的長期治療目標是“治愈”,“治愈”最關鍵的是控制血尿酸在結晶點以下,即<360umol/l或6mg/dl以下。對於已有大量痛風石的患者,為加速痛風石的溶解,目標控制值可降至2~4 mg/dl。相信在患者的大力配合下,在醫生的準確治療下,多數患者都能達到“治愈”的目標。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