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十年发展成效素材

发布日期: 2024-02-26 14:21 [打印]打印
分享到: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同时强调“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十年来,三地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重要指引,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部署要求,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从“蓝图”到“现实”,以轨道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加密,区域运输组织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法制、政策、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协同,初步建立了区域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从蓝图变成现实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2014年-2018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明确了以首都为核心、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作为两翼的功能布局定位,上位规划先后出台,区域协同的蓝图画卷由此展开。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交通先行的殷切期望,京津冀三省市迅速建立交通一体化工作机制并不断完善,围绕战略布局加速推动交通一体化进程,各项工作均取得实质性突破,交通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第二阶段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2019年至今)。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三地交通部门齐心协力、携手并进,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高质量完成了疫情联防联控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和“十三五”时期总体任务。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为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十三届历次全会对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京津冀三地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共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良策,共商“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之举。

海陆空地交通网络加速形成

“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建成。京张高铁、京哈高铁等相继建成通车,区域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实现高速铁路覆盖,京津冀与东北、中原、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周边区域联通时间大幅缩短。清河站、朝阳站、丰台站等火车站先后建成投用,2024年底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将迎来本市“八站两场”枢纽格局。

城际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京津城际延伸线、京唐城际、京雄城际、津兴城际、津保铁路、崇礼铁路等建成通车,京滨城际、石衡沧港城际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等加快建设,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北京至6个毗邻区域全部实现1小时内通达,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9400公里,较2014年增加25.3%。

城市轨道交通网升级融合。市郊铁路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已开通城市副中心线、怀柔-密云线、通密线和S2线等4条市郊铁路共400公里(其中市域内365公里),东北环线整体提升工程、城市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西段)等市郊铁路项目加快推进,成立北京市域铁路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首个由省级人民政府与国铁集团合作组建的以市域(郊)铁路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北京和天津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0.5小时通勤圈”加速构建。

地铁向外围新城延伸拓展。地铁网络进一步织补、加密、优化,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836公里,较2014年增加了371公里,跃居全国第一。与外围新城及副中心连接的轨道线路达到15条。同时,京津冀区域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加速推进,其中三河市内段全长约30公里,设车站5座,预计2025年底建成后燕郊实现最短时间32分钟至北京中心城区。

高速公路交通网加快织密。京津冀“单中心、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京台、京昆、津石、荣乌等一批国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京津冀区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由7条首都放射线、2条纵线和3条横线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主干网。首都环线高速、京秦高速、津石高速、京雄高速等地区环线、联络线、并行线建成通车,承平高速、密涿高速等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1万公里,较2014年底增长了38%。

现代化津冀港口群加速构建。十年来,京津冀港口不断加强合作,港口群在环渤海、内陆腹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逐步向功能完善、分工合理、错位发展、高效协同的世界级港口群迈进。

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正在形成。目前京津冀区域共有10个民用运输机场,十年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秦皇岛北戴河机场、承德普宁机场等相继建成投用,京津冀地区正形成以北京首都、北京大兴两座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天津、石家庄机场为两翼,其他支线机场协同发展的两核两翼、多点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格局。

随着京津冀区域机场群的发展,区域机场旅客吞吐量由2014年的1.1亿人次,最高至2019年的1.47亿人次,增长了约34%,其中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最大,2018-19年连续2年排名世界第二。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形成“一市两场”航空枢纽新格局。截止2023年底京津冀旅客吞吐量1.23亿人次,国内外航线达200余条。

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

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不断推广使用。2015年起,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发行“交通联合”互通卡,逐步实现了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一卡通行”并向全国延伸覆盖,截至目前三省市已发卡700余万张,全国已实现336个城市的互联互通。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推广乘车二维码“一码通行”,已实现与天津、上海、广州、呼和浩特、重庆等城市的联通应用。

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互联共享水平不断提升。三省市交通管理部门联合签署《京津冀三地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协议书》,已经实现了京津冀三地跨区域4大类17项信息的即时共享。

省级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投入使用。京津冀三地建设完成省际道路客运售票系统联网工程并联网运行。从2020年起,三省市共计168个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均可提供跨省(市)内联网售票、改退签和快捷乘车等功能。

持续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化工程。持续打造包括延崇高速和京雄高速在内的一批智慧公路示范工程,延崇高速在平原和山区路段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了冰雪路面和长隧道内的自动驾驶L4级编队行驶试验,京雄高速北京段通过5G专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车路协同等技术,提供建设、管控、养护、运营的全流程的智慧高速解决方案。

跨省客运运营模式持续创新。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制定《京津冀省际毗邻地区主要通道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实施方案》,合力完成平谷至遵化、宝坻、蓟州等6条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沿途40余个村庄、8万余人受益。北京共实现38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服务覆盖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的17个环京县市及地区,有力支撑了环京地区居民日常和通勤需求。2022年试点开行首批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根据乘客需求设置站点,动态调整线路,实行网上预约,远端安检,一站直达,提供跨行政区的“准门到门”出行服务,目前线路已经覆盖河北廊坊城区、三河市(燕郊)、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固安县、永清县、天津武清等地区,日均客运量达到5800人次,环京地市进京通勤和日常出行时间大幅缩短。

多层级的轨道交通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京津城际延伸线实现“公交化”运营,方便京津两地居民互通。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取得实效,北京市郊铁路S2线、城市副中心线、怀密线、通密线4条市郊铁路相继开通并不断改造提升。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不断发展。北京清河站、北京西站和天津站等铁路站实现铁路与城市轨道信息共享、安检互认,旅客一次安检直接换乘城市轨道;北京站、北京北站、天津站、天津西站等多个铁路站实现高铁与市郊铁路、城市轨道的便捷换乘,各层级轨道交通间的融合发展逐步完善。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实现“一票通行”,并可享受累计优惠。

旅客联程联运模式更加多样,效率不断提升。大兴国际机场设置4座跨省异地航站楼(草桥、廊坊、涿州、固安),集直达机场交通、值机业务、行李托运、行李安检、航班显示、信息咨询等航空服务于一体,为旅客带来“省力”“省时”“省钱”的出行体验。

货运多式联运进入快速发展期。北京大力发展平谷公转铁物流枢纽,在公铁联运基础上,深化与天津港、唐山港合作联动,开通“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五定”班列。依托港口、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开行京津冀海铁、公铁联运班列,立足京津冀持续扩大多式联运覆盖范围,国际班列开往“一带一路”沿线、东盟等国家,部分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营。

危险货物运输联防联控防线全面加强。京津冀三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共同签署《京津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联防联控机制框架协议》,通过加强源头管控,深化信息共享,联动监督执法,强化设施保障等措施,打造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全周期的体系化监管模式。

北运河游船全面通航,内河旅游航道实现重大突破。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甘棠、榆林庄、杨洼船闸等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

多层级的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

多层级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三省市交通发展协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交通运输部成立了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三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联合成立了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下设“一办五组”,明确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十年来,三地交通部门年度轮值,联合召开了8次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联席会议,共同签署了2个框架协议、11个专项协议、21个接线协议,为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京津冀三省市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由北京市会同津冀联合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同步下设交通协同等15个专题工作组。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新变化,三地交通部门合并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和交通协同专题工作组职责,同步增设了航空、铁路、港口等小组成员,由原“一办五组”变成“一办八组”,实现了航空、铁路、道路、港口统筹协调联动,形成了综合立体交通协同体系。

法制政策标准协同持续深化。地方立法合作不断加强。建立三省市立法执法协调机制,三省市联合印发《京津冀公路立法协同工作办法》等四部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三地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京津、京冀累计交叉备案规范性文件达95个。

行政执法协同治理深度联动。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京津冀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关于做好京津冀交通运输区域执法联勤联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大环京市县区域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十年共计召开8次京津冀治超工作联席会,开展联合治超专项行动10次,并不断研究优化京津冀公路超限非现场证据信息移送流程和治超专项行动规程,促进货运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由交通主管部门协同扩展到多部门、多层级间的合作,通州区、武清区和廊坊市治超办签订了京津冀“通武廊”区域联合治超工作协议,密云区与滦平县、延庆区与怀来县、门头沟区与涿鹿县怀柔区与丰宁县等环京毗邻区域均形成了稳定高效的联合治超合作机制,做到信息共享、联合行动、互查联查。

不断探索提出创新举措。铁路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实施,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突破现有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建设模式,以三地为一个整体对象,对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构建世界级区域铁路网体系起到了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区域统一的机场管理体系建立完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京津冀三省市枢纽机场,实现机场管理体制的重大革新,真正构建起航空枢纽协同发展机制。

交通先行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带动作用凸显

区域交通发展加快了各类生产要素流通和周转速度,促进了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京津冀GDP总量达到104442亿元,相较2014年增加57%,北京市三产占比由78%提升至85%,天津市三产占比由49%提升至63%,河北省三产占比由37%提升至52%,津冀两地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调整优化,区域性的产业转移和承接进展顺利。

区域交通发展支撑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人口向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有序疏解。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2万家,行政办公区居住比例由搬迁初期的3%提升至当前的70%以上;随着京雄两地便利的交通联系率先形成,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达200余家。

随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首都都市圈效应日益凸显,首都通勤圈吸引范围及强度不断扩大。截至目前,首都通勤圈已涵盖北三县、固安、涿州、廊坊城区、武清等13个环京区县,并加速向外30-50公里拓展,对50-100公里半径圈层重点城市的通勤吸引也在不断加强。

“十四五”末,初步构建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谋划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持续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落实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以高铁和城际铁路建设为重点,推进雄商、雄忻、津潍高铁、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轨道交通R1线、平谷线等跨区域重大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城市副中心和“一市两场”地区发展,提升同城化效应。到“十四五”末期,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和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市域内1小时快速交通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加密公路交通网,构建连接县城、新城以及产业聚集区等节点的高速公路网和高等级公路网。加快实施G109新线高速、承平高速、东六环入地改造等项目,提升路网通达能力,有效缝合城市空间;在大石河、拒马河沟域增补108新线高速和涞宝路新线高速,提高路网抗灾韧性,老线资源释放后更好服务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厂通路、石小路、长双路等一系列国省干线建设,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为市民快速出行提供有力支撑。到“十四五”末期,京津冀区域公路总里程预计达到11660公里。

不断提升区域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研究推动环京地区跨区域交通服务水平,推广定制快巴向环京地区延伸覆盖,持续打造环京1小时通勤圈;持续优化38条跨省公交线路,强化毗邻17个县市及地区的辐射能力。积极优化旅客联程及接驳换乘服务水平,以旅客联程联运为重点,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快推进北京空港、陆港与津冀港口合作对接,努力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全力落实《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及配套措施,提升为北京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我市重点火车站优化提升工作,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持续深化区域协同治理。落实《京津冀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努力构建三地执法一体化格局。统筹好北京市物流保通保畅各项工作机制和措施有效运转,推进京津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运行。持续推进三省市联合执法、治超和应急联动等区域深度协作,做好年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蓝皮书编制工作。开展首都通勤圈环京重点区域交通体系优化提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