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普惠金融发展成效初显

时间: 2021-12-07
分享:
字号: [打印]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科技创新的力量、吸纳就业的主体。近年来,北京市各金融部门协同发力,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扎实推动金融支持“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形成长效、可持续的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机制。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估中,北京在获得信贷方面排名大幅提升。


  一、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成效


  (一)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首都金融业在推动复工复产、支持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市统计局开展了小微企业融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贷款难有所下降,融资渠道满足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小微企业融资质效“量增”“价降”


  2020年,北京地区金融业向实体经济让利近1100亿元,引导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近30.4%,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0个百分点,利率下降96个基点。截至2021年9月末,北京市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115.1亿元,同比增长27.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3个百分点。9月末,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27%,同比下降16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


  (三)中央货币政策工具在京落地显著


  1、资金投放总量大幅增长。2020年,北京地区累计投放再贷款235亿元,较2018年增长33倍;累计发放再贴现859亿元,较2018年增长2倍;支持市场主体3.9万户,超8成资金投向科创、小微和民营企业。截至9月末,2021年当年累计为小微企业办理再贴现347.7亿元,累计为民营企业办理再贴现408.6亿元,撬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快速增长,并引导普惠小微贷款利率降至4.6%左右的历史低位,企业融资便利性显著提升。


  2、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明显。2021年9月末,辖内银行累计为6万户次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办理阶段性延期还本贷款843.9亿元,累计为74.5万户次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发放信用贷款1197.9亿元。


  二、工作举措


  (一)提升金融信贷营商环境,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作为世界银行评估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之一,近年来我市压茬出台金融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从1.0版到4.0版实现“四连跳”,推出一系列举措,从降成本、减材料、缩时限等方面入手,提出改革任务,进一步明确了量化指标。其中,2.0版本率先在全国建立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实现业内呼吁12年改革创新,该成果先后写入国家及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全国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的建立贡献“北京样本”。


  为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速、正常经营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获得率持续显著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等目标,2018年以来,本市陆续出台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系列实施意见、行动方案、若干措施,从加强政策协同、政银企对接、首贷贴息、科技赋能、聚焦重点领域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先后出台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等15项金融帮扶措施。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机制创新方面,建立了私募投资行业被投企业服务机制,建成企业上市综合服务体系,率先试点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推动“新三板”精选层改革落地。


  (二)建设“1+3+N”的金融服务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聚焦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建设了“1+3+N”的金融服务体系:


  1个服务平台,即: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自2020年4月运营以来,形成了集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能够为办理首贷业务的小微企业提供贴息和担保费用补助,已成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金融服务试验田。截至10月末,首贷中心已审批通过28336笔,涉及金额1055.05亿元。通过续贷申请9103笔,续贷金额381亿元。接收确权申请99笔,审核通过并出具确权证明49笔,涉及企业25家,金额1.4亿余元。其中,有7家企业获得贷款,贷款总额1949万元。  


  为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我们还搭建了3个对接平台:“畅融工程”的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的“金融供给能力+银行督导功能”,与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企业触达优势+综合服务模式”环环相扣,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精准度。“畅融工程”已累计举办175场线上线下对接活动,对接企业6664家次,累计参会金融机构3438家次,参加人数16550人次。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各银行累计已走访企业29.58万户(次),其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22887户,银行预判可贷的企业11579户,已实现放款3617户,总金额638.6亿元,平均贷款落地率为31%。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注册企业5.45万家,入驻金融机构348家,累计发布债权融资需求1288亿元,股权融资需求92亿元,通过平台金融机构授信审批406亿元,实现放款272亿元。


  N个响应机制,即:启动小微金融服务顾问制度,建立了小微企业名单库,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医生”诊疗服务,实现“一次走访、长期服务”。金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17家银行今年累计向101938家中小微及疫情防控企业发放贷款约9921.78亿元。“12345”接诉即办机制,作为我局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举措,累计办理涉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12345”工单130余件,有效处理率100%,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三)完善信用增进,推进银担合作


  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形成以科创、民营、小微融资担保业务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配合财政部门确定了首批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名单。印发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经营指引,进一步拓展“三农”小微担保业务、首贷担保业务和降低费率。出台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尽职免责工作指引,缓解担保业务人员“不愿担、不敢担”问题。出台绩效评价办法,强化正向激励。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凝聚机构合力,建立多方参与的风险共管机制,落实银担风险分担探索建立银担并行的审批流程,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四)运用金融科技,拓宽服务场景


  在科技驱动方面,体现北京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成果的“基于区块链的企业电子身份认证信息系统”(简称eKYC系统),基于可信区块链打造“金融码”企业电子身份证系统,实现企业申请信贷信息自动填报和多维度验证,目前系统接入机构5家,纳入工商、纳税、行政处罚等各类数据77种,为200余家企业提供身份认证服务,数据查询次数约20万次,减少填报数据项80%,成为“小切口、大创新”的典型应用。北京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入箱项目中,包括多个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项目。


来源: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