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意见

日期:2024-04-25 10:08    来源: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
字号:        

  一、气象条件分析

  4月1日—20日,京郊小麦主产区平均气温16.0℃,较去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偏高0.7℃和2.4℃;期间累计降水2.8毫米,分别较去年和常年偏少7.8和8.4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25.7小时,与去年同期持平,较常年同期偏少27.1小时。4月以来气温较去年略偏高,降水偏少。

  二、拔节期小麦苗情

  50个监测点调查表明,全市小麦拔节期为4月13日,较去年晚3天,较常年早1天;拔节期总茎数为118.5万/亩,较去年和常年分别增加48.9和33.0万/亩;拔节期大茎数为78.1万/亩,较去年和常年分别增加22.7和17.9万/亩。总体上,目前全市小麦群体足,具备获得较高穗数的基础。

  三、中后期管理意见

  (一)挑旗至抽穗期肥水管理

  目前,全市小麦处于拔节后期,即将进入挑旗至孕穗期,这一时期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务必要保证土壤墒情适宜。管理意见为:1.如果拔节期肥水管理较早,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应及时喷灌3~4小时,保障小麦孕穗正常进行。2.建议以下三类麦田,结合浇水增加一次挑旗孕穗肥。一是拔节期大茎数在45万/亩以下,群体不足的麦田;二是地力差、肥力不匀,目前田间存在点片黄苗或长势弱的麦田;三是漏水漏肥的沙土地麦田。要在小麦抽穗前亩施尿素5.0公斤左右,浇水3~4小时。提倡采用无人机边抛肥边浇水或水肥一体化方式施肥浇水,减少麦田损伤、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抽穗后落实“一喷三防”

  所有麦田在抽穗后都要结合吸浆虫、蚜虫、白粉病以及茎基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落实“一喷三防”技术。吸浆虫虫量高且拔节期未防治的地块,应在抽穗期防治;发生蚜虫的地块,当百茎蚜量达500头时要及时防治。两种害虫防治均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或吡虫啉等杀虫剂;防治茎基腐病、白粉病等病害可选用烯唑醇、戊唑醇等杀菌剂;对赤霉病高感的小麦品种,如天气预报在开花期有连阴雨天气,应及时喷施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等药剂防治。防虫防病喷药时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起到防虫、防病、防早衰、增加粒重的“一喷三防”效果。

  (三)灌浆期因墒浇好灌浆水

  各区要结合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及灌浆期苗情调查,及时监测麦田土壤墒情变化,指导农户因墒浇好灌浆水。灌浆期麦田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应采用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亩浇水20方~30方,浇水时选择微风天气(3级以下),收获前10天(6月5日前后)停止浇水,保障小麦灌浆必要的土壤墒情。

  (四)强化防灾减灾提高粒重

  一是在灌浆期通过无人机等机械多次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灌浆,提高粒重。二是有圆形喷灌机、地埋式喷灌或卷盘式喷灌设备的地块,如灌浆期预报有干热风天气,可提前给麦田快速喷一遍小水,降温增湿,减少干热风为害。三是中后期遭遇雹灾等灾害天气后,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和杀菌剂,帮助植株恢复生长,预防病害影响。

  (五)“二次”去杂提高繁种质量

  具备繁种条件的村集体、农场、企业或大户,建议选择种子来源明确、纯度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繁种。繁种要保证种子质量,采取抽穗期和蜡熟期二次去杂的方法去杂去劣,抽穗期主要是根据植株高低、穗部性状等特征拔除杂株;蜡熟期进行二次去杂,拔除第一次去杂时遗漏的杂株、病株、劣株。去杂要整株拔除,严防遗漏二层杂穗。收获前邀请种子管理部门进行田间质量鉴定,达标的繁种田才可以按种子收获。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可以选择长势好、纯度高的地块,通过去杂提高纯度自留种,减少用种成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