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在带娃的时候,喜欢挑战被年轻父母挂在嘴头的育儿理论,比如成长节奏啊,爱与自由啊……统统被踩扁,偏不按你的来!气得我们……简直……快点找专家来评评理吧!
1号出场大侠:泠泠姥爷,外孙女1岁11个月
挑战理论:按孩子的成长节奏来
泠泠妈知道很多养育知识。她说孩子的成长是有步骤的,比如多大的孩子才会辨颜色,多大的孩子才能识形状等等。
也许这些从科学角度上说没错,但是并不意味着非要等孩子到了那么大了才能教她,那不是太僵化了吗?!
我会每天不停地教给孙女各种东西,其实这种“教”并不是刻意的。我会很自然地在生活中让孙女认识各种东西,接受多种信息。比如厨房里的各种家什都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等等。我也会教她一些她感兴趣的知识,比如她喜欢看地球仪,我就告诉她地球仪上的各种颜色代表什么,教她认识一些国家。这些在泠泠妈妈看来都是白费工夫,因为没有“按照孩子的成长节奏”来。但我还是相信孩子的吸收能力无法测量,给的多,她就“收”的多。有些东西,虽然在现在还不是特别能表现出来,但是对她今后的生活肯定会有帮助。
专家评:
教孩子不必刻意拔高,但是遇到教孩子的机会,也不必回避。当孩子感兴趣,心灵敞开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让她吸收的机会。而且,当这些东西是她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时,她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另一种教育观点——机会教育。
2号出场大侠:佳怡爷爷,孙子3岁
挑战理论:让孩子自己处理交往矛盾
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和小朋友交往中的矛盾……这是孩子的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我觉得他们似乎把这件事看得过于简单了。
我带孙子出去玩的时候,会帮他维护利益。如果有大孩子抢他的玩具或小车,我就出面制止,甚至帮孙子抢回来。有时佳怡的爸爸就说我“护犊子”。但是孩子还小,不知道这种情况怎么处理。这时候大人的做法就是他的榜样。反正我觉得男孩子总不能连抢回自己的玩具的勇气都没有吧?!
但是,我私下里也会教孙子:“下次大新再想骑你的车,你先告诉他,一会儿你想骑了他得还给你;如果他不答应,你就不让他骑!”这样几次“演练”下来,佳怡就知道了遇到各种跟小朋友有冲突的情况该怎么办。现在他不仅会保护好自己的东西,还是一帮孩子里人缘最好、最有威信的呢!
专家评:
人类之所以能以这样的速度发展进步,是因为人类的孩子从祖辈那里吸取了很多经验,而不是凡事都只靠自己去摸索、发现。孩子需要自己去练习如何处理与小伙伴的矛盾,但是也需要通过观察和模仿,知道如何是有效的、为社会所接受的处理方式。
3号出场大侠:宁宁外婆,外孙女2岁10个月
挑战理论:充分的爱与自由
宁宁妈成天把“爱与自由”挂嘴边上,好像孩子做什么都没关系,这才是爱孩子,给孩子自由。但我觉得必须得给孩子严立规矩,而且还得训练。
我们规定,宁宁可以在她的玩具角玩玩具,但是不玩了必须要自己收拾好;她想让我们帮她做事,必须先叫我们,用请求的语气而不是命令的语气说话;如果不想午睡也不能影响别人午休;想买什么东西可以和大人商量,如果不给买也不许耍赖……宁宁妈不知道我们给宁宁定的这些规矩,她工作太忙。我估计要是她知道的话,会说我们虐待儿童、泯灭孩子天性之类的话吧。
最近她带宁宁参加了几次聚会,每次回来都兴奋地说宁宁是全场最优秀的孩子,活泼不失稳重,可爱不失规矩。很多人都夸她教子有方。哼,这可不是按照她的那个“爱与自由”教育的!
专家评:
崇尚自由的美国,其实很讲规则。美国父母也很讲究给孩子立规矩。自由与规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立规矩其实是在教孩子社会生存的技能。所以,给孩子制定有利于她的成长,有利于她适应社会的规矩,才是给孩子最大的爱与自由。
4号出场大侠:顺顺爷爷,孙女2岁
挑战理论:孩子需要独处
顺顺妈妈经常教导我多看看育儿书。但是说实在的,我挺不服气,我觉得要是完全按书养孩子才会出错。
比如拿“独处”这事儿来说吧。顺顺妈妈经常说,您别老陪着孩子,得锻炼她自己玩。但是顺顺是那种特别敏感的孩子,让她自己待着她会害怕,会觉得大家都不要她了。
我会尽量地陪着孩子,只要她需要。而且跟她一起玩,能教她很多东西。比如她自己鼓捣积木,只会搭高、推倒,我和她一起玩就可以玩很多花样,把算术、学说形容词等内容都加进来,还可以告诉她“比赛”“输赢”等许多新鲜的概念。
顺顺最听我的话,有时很多事她妈妈跟她怎么也说不通,只要我说几句她就答应了,这让她妈妈又羡慕又不解。我想这有我的忠实陪伴所起的作用吧。
专家评: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尤其是很小的孩子。陪伴意味着给予孩子丰富的社会刺激,让她看到人脸,听到人说话,与人交流,从中吸取成长的营养,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独处是孩子的另外一种经历,她专注于自己,发现自己,整理自己。这是两种不可替代的经历,在这两种经历中转换的孩子,成长会更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