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时候需要少做一些,有时候又需要向前一步。
教育是一件极具艺术性的事,首先考验的是父母的智慧和眼光。
让孩子成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一位职业专家兼心理学家先后采访过6500位成功人士,他发现,大多数快乐、成功的成年人在童年时期就是个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并且一直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蓬勃的创造力。
但他同时也发现,许多人在事业上是成功而自信的,但是却感到自己做父母是失败的。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消极被动、依赖性强,当需要在生活中做出决定和选择时束手无策。许多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
另一位心理医生也曾做过类似的调查,她调查了3000多位父母,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决策能力对于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极为重要。她让高成就者评估自己孩子的机智程度,然后举出表现孩子机智的事例,但只有不到5%的父母能够举出来。
对于这个并不乐观的结果,两位专家表示,这不足为奇,因为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但更希望他们安全无虞,因此有时会过度保护他们;
我们希望孩子成功,因此就过多为孩子谋划,给孩子提出太多建议,替孩子做出太多的决定……
我们的意图是好的,但做法却不总是对的。
其实孩子希望独立的本性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抑制了。我们可以问任何一个4岁以上看过一些电影的孩子:“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一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那些充满智慧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电影,如《哈利·波特》系列、《小鬼当家》系列、《海底总动员》……所以,如果我们能后退一步,少做一些,给孩子更多自己尝试的机会,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让孩子获取生活中的智慧
未来的孩子需要生活智慧,未来的世界将会要求人更加具有活力、信心、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全世界的教育体系都应该帮助孩子充满活力地开始每一天的生活,不但有能力,而且有强烈的愿望去处理每天所发生的挑战。面对挑战时他能够不屈不挠,积极地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克服或者规避困难,获得成功。
未来需要这个人既具有理性的决策能力和足够的聪明才智,又具有感性的活力和激情,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里的知识。
聪明的父母应该尽早帮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独立地面对各种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任。比如,1岁大的孩子总是充满困惑和好奇心,打开或合上某物,搭积木(如果他们自己动手,积木总是搭不高就倒下),寻找看不见的东西,这些对于父母来说都很容易,但是我们更应该引导孩子“自己想想办法”,学会做这些事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精彩而难忘的经历。
帮孩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
当今时代给年轻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来实现梦想,但是许多人却缺少实现梦想的手段。上一代人在逆境中成长,吃过很多苦,却由此激发了自身的内驱力、活力,变得坚忍不拔、足智多谋、自立自强。
今天,许多孩子身上并没有具备他们前辈所呈现的自由、独立和责任感等品质。父母不妨通过经常和孩子讨论来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价值体系。和他一起分析一些著名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或做过的不良行为,当孩子做出符合良好价值观念并且让他心灵宁静的选择时,对他进行表扬。
童年应该是一段积极体验和进行探索的时光。父母可以从小就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样孩子就能渐渐明白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参观博物馆,尝试各种运动,遨游在音乐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世界里,鼓励并且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学习他缺乏兴趣的东西(比如从事某项运动、拉小提琴等等),孩子就会以为:“我不能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我的生活是由父母安排的。”这可能让他变得缺乏动力,也不再快乐。
培养孩子学会做出理智的决策
现实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会有种种困难来挑战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面对生活的压力,有些人会坚持不舍,不怨天尤人也不消极失落。有人失业后重新学习来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开动脑筋来缩减开销,与他人合作创业……这一切都应得到我们的赞赏!
但同时,身为家长应该让孩子清楚,自己将来并不会总是世界的中心。好的领导者必须也同时能做好追随者和“团队成员”。父母可以在孩子听从一位更适合于做带头人的伙伴的领导时表扬孩子,并在自己的孩子是领导的最佳人选时,鼓励自己的孩子尽力争取领导地位。关键是培养孩子独自做出理智的决策,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成功和获得内心的平和,从而具有掌控局面的自信。
当孩子面对“失败时”,别让他想到逃避,因为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注意保护孩子免受失败的打击,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错误是极具价值的学习良机,因为生活中的障碍总是会比成功更多。
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失败的故事,告诉孩子自己从失败中得到了些教训。关键在于态度——每个人都有过失败,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但是我们要接受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这样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